这两天,一名杭州跑腿小哥从12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跳江救人的视频,刷屏了各大新闻平台和社交媒体网络。
视频之外,主动报警呼救、扔下救生圈的路人,迅速驾快艇赶到的水上派出所民警,环环相扣,得到了最终皆大欢喜的结局:落水女子获救,跑腿小哥也安全上岸。
14日上午,潮新闻记者陪同小哥彭清林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检查。经医院初步检查,救人的小哥出现了胸椎压缩性骨折,建议住院进一步观察。
(资料图)
网友们纷纷点赞小哥英勇身姿的同时,还是为他不免担忧和后怕:这么高的高度跳下去,对人体意味着什么?万一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潮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马建军副主任医师。
从十米多的高度跳进水面,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冲击?
马建军表示,这和入水角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跳水比赛的时候,运动员从十米跳台跳下去是安全的。“因为他们的入水角度比较垂直,相当于一根针一样扎进去的,这样冲击力就比较小。”
而入水时,和水面的接触面积越大,人体受到的伤害也会随之增加。“如果是平着砸到水面上,让背部、腹部等先入水,由于和水的接触面积大,会给排水带来很大的阻碍,这样身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内脏损伤,甚至有骨挫伤、骨折的可能。如果高度再高一些,可能就和从高楼上摔倒水泥地面没什么区别了。”
因此,救人小哥的入水姿势也获得了医生的点赞。“我们从视频里看到,救人小哥是脚掌先接触水面,身体几乎是垂直入水的。对于没有跳水经验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几乎是可以采取的对身体冲击力最小的方式了。”马建军说道。
视频里,救人小哥在跳水前做了一个“下蹲起势”的动作,这一准备动作有没有用?
“有用的。”马建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细节。
他介绍,一方面,是舒展一下简单热身;另一方面,就像打台球时击球之前的运杆一样,通过瞄准、停顿,熟悉水面环境,在心里预演一下入水的姿势。
“尽管可能没有跳水经验,但是入水前有这个意识还是挺专业的。”马建军说道。
万一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施救者如何尽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马建军表示,施救过程中,溺水者很有可能由于不会游泳,过度紧张死死抱住施救者,导致两个人一起沉下去。因此,救人之前要观察现场情况,如果没有施救工具,也要发动周围的人报警、找绳子、杆子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力量,这样施救时就不需要在水里坚持那么久。“像这起事件中,旁边刚好有个桥墩,又有人扔救生圈下来,后面民警又及时赶到。除了要敬佩小哥的勇气,这些地利、人和的因素也都是最终让两人平安脱险的关键。”
此外,关于入水前的准备,马建军提醒,包括脱掉鞋子和衣物,减少施救过程中衣物吸水导致的身体负重;做一些拉伸,进行热身活动,减少肌肉痉挛、拉伤的风险;正式跳水前,像小哥一样先试一试,做一下“预演”,在空中尽量保持身体垂直,扎进水面。
上岸后可以根据自身症状进行相关医疗检查,重点关注有无软组织损伤、内脏内出血、骨挫伤等。如果是轻微软组织损伤,注意休养就可以自行恢复。
潮新闻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李文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