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行。
57件作品向观众展现了一部从16世纪至20世纪的西方人物画简史。
凝视着画中人的目光,仿佛与时间对话,与心灵对望。
(相关资料图)
众神的传说
漫步在宝龙美术馆2楼的“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展厅,仿佛翻开了一部西方人物画简史。
展览由5个板块组成,从宏大的“神域”、华贵的“宫廷”、洛可可式的“乐土”,回归平凡的“人间”,最后感受艺术的“幻境”。每一幅肖像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剖面,折射出创作者所处年代的生活方式、审美与理想。
当我们观展时,无论是凝视画中人的眼神、探究人物的故事,还是细品充满年代感的服装首饰,或是端详精美的画框,都是一种美的体验。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朱庇特和忒提斯》,约 1807年至1825年
第一部分“神域”共有7件作品,16世纪至18世纪的艺术家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众神的传说故事形象化,留下了至今依然令人喜闻乐见的图像。
迎面而来的第一幅作品是洛可可风格的《维纳斯的诞生》,整幅作品采用x形构图,只见波光粼粼的爱琴海上,一场庆祝爱与美之神维纳斯诞生的仪式正在举行,海神吹响了海螺壳,美丽的精灵们在海浪中舞动着婀娜的身姿,丘比特们在维纳斯的头顶飞舞,纯洁而美丽的维纳斯从一个巨大的贝壳中伸展自己的身体。这幅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有所不同的是,诺埃尔·尼古拉·科佩尔在这幅作品中更为生动地捕捉了这个美好的时刻。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最后的大师,《朱庇特和忒提斯》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次展出的《朱庇特和忒提斯》令人感觉似曾相识,似乎是那幅家喻户晓的安格尔的同名画作的缩小版。有学者认为,这有可能是法国格拉内特美术馆收藏的《朱庇特和忒提斯》的前期准备“习作”或是创作完成后的记录,也有可能是安格尔的弟子或工作室成员的临摹本。这幅画构图严谨、线条硬朗,用色克制,充分彰显了新古典主义绘画之美。
安东尼·凡·戴克《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朗菲尔斯肖像》,1629年
“凡·戴克式”的优雅
穿越“神域”,步入“宫廷”,眼前一位位有据可考的真实人物提醒我们,艺术史进入了由“神”到“人”的新篇章。
安东尼·凡·戴克是继鲁本斯之后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之一,也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作为一位典型的巴洛克肖像艺术家,凡·戴克的画风深受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也是鲁本斯巴洛克华丽风格的延续。他笔下的人物有一种“凡·戴克式”的优雅、自信、端庄,奠定了查理王朝时代的审美标准。
作于1629年的《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朗菲尔斯肖像》画的是威廉三世的祖母奥兰治亲王夫人。她身着华丽的黑裙,戴着珍珠项链和耳环,领子和袖口处繁复的蕾丝格外引人瞩目,这是当时产于佛兰德的高档手工装饰品。整个画面颜色的明暗对比强烈,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1805年
“宫廷”部分的“男主角”无疑是拿破仑,此次展览共展出了4幅他的画像,有的在月光下读信,有的身穿加冕长袍,最著名的则是他骑马越过圣贝尔纳山的形象。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将拿破仑描绘成英勇、果敢、坚毅的统帅形象,他挥手勒马向上的雄姿以对角线趋势充满画面。随风飞舞的红色斗篷、昂首挺立的烈马、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坚毅的眼神……传递出英雄的自信与无畏。
据说,拿破仑看到这幅作品后赞赏有加。在他的要求下,大卫的工作室创作了多幅相同的作品。原作现藏于马勒梅松城堡,其他大型的版本现存于欧洲的重要宫殿中,如凡尔赛宫、夏洛滕堡宫、美景宫等。
展厅内部,中间这幅为《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肖像》
展厅中的《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肖像》有一种沉静的美。公主身着紫罗兰色的丝绸礼服,内衬薄纱吊带衫,搭配浅蓝色的丝绸缎带和条纹腰带,头戴一顶大草帽,上面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象征着当时流行于贵族间的田园意趣。她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观赏者,那份温婉、精致与优雅仿佛穿越了时光。
此画的作者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是18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最重要的女性肖像画家。她早年是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首席御用画师。维杰·勒布伦非常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动人瞬间。她虽生活在洛可可艺术盛行的时代,却更倾向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她的不少经典作品被法国卢浮宫、英国国家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收藏。
约书亚·雷诺兹《女孩与狗》,约1780年
在田园中畅想乐土
如果说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讲述了思想的故事与信仰的力量,那巴洛克风格的出现则在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上开启了一种新趋势。到了18世纪,起源于法国、极尽奢华的洛可可风格的出现,把人们带入一片从未踏足的奇妙“乐土”。在用鲜明的色彩与精致的曲线所勾画的作品里,神圣、端庄与威严不再是人物画的主旋律,精致、雍容成为不少画家追求的气质。
展厅中,法国大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田园乐章》与《乡村的乐趣》被并排陈列,十分惹眼。布歇是18世纪法国浮华优雅风格的代表,他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田园乐章》仿佛是一曲田园牧歌,引发观众对于简单、愉悦生活的畅想。布歇曾绘制过一系列将田园风光与神话故事相结合的小型作品,他通常会在森林和水边配上神话人物,《乡村的乐趣》就是其中的典型作品之一,画中温情脉脉的场景引发人的美好遐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逃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场景。
约书亚·雷诺兹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事实上,他是英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肖像画家之一。他从凡·戴克的传统出发,改革了英国肖像画的传统观念,尤其擅长运用暗色调主义表现人物的内心。此次展出的《女孩与狗》深受观众的喜爱。一个身穿白色上衣和粉色裙子、头戴粉色丝发带的鬈发女孩亲密地抱着一只小狗。她粉扑扑的脸上带着微笑,双眼直视前方。天空、树木作为画面的背景使用的是冷色调,而女孩与狗则采用温暖的色调,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温情的画面中,小女孩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当下美好的时刻。
展厅内的雷尼·马格利特《抽象概念》
超越现实的幻境
穿越由14幅作品构成的质朴而真实的“人间”之境,展览的最后一部分被命名为“幻境”,戈雅、夏加尔、马格利特、契里柯等艺术家笔下的人物画不再追求如照相机那般真实记录人物的形象,而是成为画家畅想、造梦的产物。一眼看去似乎有些看不懂,却让人不由得陷入思考。
雷尼·马格利特是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以机智谐谑著称。他经常用写实的创作手法把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物品置于陌生的情境中,将它们以非理性的、非现实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表现“与意外事物相遇”的效果。马格利特一生的创作风格变化不大,他并不受当时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是专注于创作奇幻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引发无数人的猜想,他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对达利及波普艺术家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于1966年的《抽象概念》是此次展览的重要作品之一。马格利特描绘了一个人的外形、一件黑色西服和一个飘浮在空中的绿苹果。苹果与西服看似没有什么关联,艺术家却将它们以戏剧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打破了常规的意识,产生了奇特的超现实感官体验,引发了一系列疑问与联想。
延伸阅读
这座日本美术馆是如何收藏西方绘画的
此次亮相上海宝龙美术馆的57件西方人物绘画作品甄选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3万余件珍贵藏品,该美术馆的创办人是中日友好使者池田大作先生。1983年11月,他在东京八王子地区创办东京富士美术馆,并为这座美术馆定下了这样的信条:“讲述世界的美术馆”。
东京富士美术馆曾举办过不少中国文化展,包括1985年“中国敦煌展”、1991年“中国陶瓷器展”、1994年“现代中国巨匠书画展”、1996年“北京·故宫名宝展”、2008年“大三国志展”、2016年“汉字三千年展”等。
据东京富士美术馆馆长五木田聪介绍,在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藏品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肖像画,从西方宫廷的皇室贵胄肖像,到普通人的肖像,观众能够鉴赏到不同人物的特征。
那么,一座日本美术馆是如何收藏众多西方绘画作品的?
在东京富士美术馆创办之初,池田大作先生曾多次与法国美术史学家、卢浮宫绘画部部长勒内・于格见面。勒内・于格与富士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组成团队,从世界各地收集优秀的艺术作品,逐渐扩大东京富士美术馆的收藏规模,成就了一座能够回顾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西方绘画500年历史变迁的美术馆。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陈俊珺
题图来源:上海宝龙美术馆
标签: